2018年3月1日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水效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实施的意义在于推广高效节水产品,提高用水效率,推动节水技术进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促进我国节水产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我国继能效标识制度实施12年之后,开始对用水产品实施水效标识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水效标识可有效消除产品在用水节水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向消费者提供易于理解的水效信息,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水的产品,从而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生产、销售节水产品,推动市场转换,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何为水效标识? 什么是“水效”?大家可能对这个概念还很陌生。相比于我们对于“水效”的陌生,另一个与之含义相近的概念——“能效”(能源效率)却已进入中国多年,社会各界也已接受其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水资源的利用也有利用效率的问题,“水效”可以被定义为“一定数量的水投入带来的有用产出”,其中既包括用水效率,也包括供水效率。 事实上,所谓水效标识,其实和现在我们已经习惯的“能效等级”标识类似,水效标识是附在用水产品上的信息标签,用来表示产品的水效等级、用水量等性能指标,水效等级、用水量等性能指标是依据相关产品的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检测确定的。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产品水效标准体系中,产品水效一般分为3级或5级,其中水效1级用水量少、水效高,3级或5级则是产品水效的市场准入值。 业内专家表示,评价产品水效的前提,是产品需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水效标识的使用,将给消费者提供明确、有效的产品水效信息,引导消费者选择高效节水产品。 《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实施意义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用水产品作为生产生活中常见用水器具,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用水的全过程,是提高水效的重要载体。我国作为用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坐便器、水嘴及洗衣机等产品的市场保有量巨大,但普遍存在用水效率不高、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亟需建立高效用水产品管理制度。 水效标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用水产品管理的重要举措。水效标识是附在用水产品上的信息标签,用来表示产品的水效等级、用水量等性能指标,目的是引导消费者选择高效节水产品。在我国建立水效标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实施水效标识制度是我国政府节水管理方式的创新。针对用水产品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是政府转变节水管理方式的具体实践,即由过去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过去注重对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向终端产品管理转变,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向导向服务型转变。 二是规范用水产品市场。随着广大消费者节水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节水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但节水产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节水性能真假难辨等问题,一些伪劣产品、高耗水产品使用虚假陈述,误导消费者,扰乱了节水产品市场秩序。通过建立水效标识制度,加强对用水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可有效规范节水产品行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提升我国用水产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水效标识为基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消除绿色贸易壁垒,有利于扩大用水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水效标识制度的建立,逐步淘汰落后产品,有助于带动节水产品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用水产品生产企业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实施范围及实施模式 水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范围是量大面广的用水产品,主要包括坐便器、水嘴、净水机等生活用水产品。此外,根据不同用水产品技术成熟度、市场监管能力和水效标准完善情况,将适时逐步拓展到商用产品、工业设备及灌溉设备等。 水效标识制度作为针对用水产品水效水平提升的市场化管理制度,将采取企业自我声明、水效标识备案、市场监督检查的实施模式,以较小的社会成本引导企业节水技术创新,推广高效节水产品,提高用水产品水效水平。 企业自我声明,是水效标识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企业粘贴水效标识过程中,企业自行安排检测产品水效,依据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自行确定水效等级等标识信息。同时,企业依据相关要求自行印制和粘贴标识信息,但企业需要对标识信息的准确性负责,并接受监督检查。 水效标识备案,是水效标识制度的管理手段。备案是对企业提交备案材料规范性、水效标识规格准确性、企业填报信息一致性等内容的形式审查。备案是政府掌握企业产品信息,规范用水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公众监督的依据。 市场监督检查,是水效标识制度的基本保障。《办法》的管理部门将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专项监督等管理手段,加强水效标识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节水产品市场秩序,保障制度顺利实施。同时,鼓励公众和行业机构开展社会监督,发挥群众力量促进水效标识制度落地。 《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实施产生的影响 1、备案不收取任何费用 《办法》实施中的涉及企业的两项核心内容,一是产品检测,二是水效标识备案。对于产品检测,《办法》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检测资源,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水效检测并出具报告。目前,很多生产企业自身具备水效指标的检测能力,因此实施成本很低。对于标识备案,《办法》已明确规定,备案不收取任何费用,不会增加企业负担。 2、净水器整体价格将上浮一两成 业内众所周知,净水器的技术门槛其实不高──此次国标虽将水效标准提上去了,但落实到技术难度上,对于不少大型企业来说,也不是不可企及的高度。因此,更多人认为,新国标对于行业的规范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对整个行业产品的高端化将起到引领作用。 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价格。那么,新国标实施后,净水器的价格会水涨船高吗?专家坦言,整个市场的价格提升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战旗表示,所谓价格提升,并非原来老品的简单提价,而是所有品牌的新品都会有更贵的定价。“一方面,近两年来,各种原材料乃至人工价格上涨,都对终端产品的定价有明显影响;另一方面,新国标也将带动高端产品的销售,使其市场份额大幅上升。即便小米等颇具性价比的品牌,迫于成本压力,也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在上述影响下,新国标实施后,整个市场的产品均价或将上浮一至两成。 3、参数虚标问题需时间“抚平” 反渗透净水器产生废水比较多,成了市场的一大痛点。新国标实施后,短期内该问题也很难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空气净化器市场也颁布了一个新国标,其中同样有能效等级的相关内容。但在标准实施后的抽检中我们发现,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虚标参数的问题。 净水器国标从实施到完全规范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国标实施后的一年之内行业会有大规模洗牌,而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都会受到影响。新国标之所以11月才实施,是由于水效限定对水路结构、膜的特性等技术存在要求,希望给企业一些缓冲时间。新国标一旦实施,正规渠道的洗牌会相对快一些,但还有一些比如农村市场的非正规企业,短期来看还是会继续经营的,因此虚标的问题也不会立即改变;但长期来看,小渠道品牌的产品会被大规模地清掉。 “纯废比”VS“水效” 净水行业国家强制性标准《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正式发布,并将在今年11月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国家将以强制手段,对反渗透净水机的生产、销售提出节水要求。这项标准将倒逼净水机生产商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节水性能。 反渗透净水机由于其技术特点,必定会排放废水。在标准发布之前,行业内通常用“纯废比”一词来标称水的利用率。那么,新国标中的“水效”,与行业原来通用的“纯废比”有何区别? 1、测试条件及规范性不同 “废水比”是各个厂家自行标称的,未经过严格的测试,仅仅是大概的比例。而“水效”需要严格按照《水效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进行检测后才能标称。 2、标称的要求不同 “纯废比”是厂家自行标称,国家并无规定要求一定要标。而“水效”标识在标准实施后,每台反渗透净水机都必须在醒目位置标贴。 3、表示形式不同 “纯废比”以比例方式表示,如制取1份净水,排放3份废水,纯废比以1:3表示。而“水效”则以百分比表示,如水效为60%,则表示原水制取的净水为60%,排放的废水份额为40%。 4、含义不同 水效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获得的净水的量与消耗的水资源总量之比,若净水机具有冲洗功能,则冲洗水量应计算在总进水量内。 而“纯废比”只是考察了反渗透膜制水时的净水量与排放的废水量之比,净水机冲洗时消耗的水,是不计入内的,因此,它不能够反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只是反渗透净水机的一个运行参数。 5、水效有低限值要求,而“纯废比”没有 新国标规定,水效低于35%(5级)的反渗透净水机,禁止生产和销售。而“纯废比”并无低限值的规定。 消费者如何选购净水器? 2017年中国净水器市场规模达271亿元,同比增长33.2%,2018年中国净水器销售规模或将突破330亿元。这样的数字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实际上,眼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装上了净水器,或者正着手挑选──毕竟,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入口的水质更重要的。 但问题来了,净水器市场有无标准?又有多少人了解如何选购净水器呢? 首先,要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水质具体情况来选择。针对天津来看,专家认为,北方的水质较硬,但相对污染并不严重,居民家里的自来水质量尚可。按核心技术划分,净水器可分为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超滤机即使用超滤技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设备。纳滤净水器是采用纳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过滤方法为纳滤膜过滤的净水器。反渗透是一种以高于渗透压的压力作为推动力,利用选择性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从水体中将水分子与溶质相分离的过程。反渗透净水机不仅可以将杂质、铁锈、胶体、细菌、病毒除掉,还可以将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粒子、有机物、荧光物、农药驱除,并将讨厌的水碱和重金属去除。一般来说,反渗透净水机净化效果更好,价格也相对贵。但针对北方水质,超滤、纳滤等技术的净水机也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并非一定要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反渗透净水机。实际上,不乏人士曾提出,长期饮用经反渗透净水机过滤的自来水,可能会导致人体微量元素缺失。 其次,考虑净水器的通量。所谓通量,即流量,一定时间内净水器过滤出的水量的多少。大通量产品出水时和自来水龙头的效果相似,给消费者较好的使用体验。目前,大通量产品已经是净水器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但由于大通量产品的技术门槛适中,产品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回归到价格,却未必高高在上。 第三,新国标出台后,水效将成为消费者选购时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专家建议,从节水的角度来说,当然水效等级较高的产品更值得购买,但另一方面,水效等级越高,产品的价格也越贵,因此还要综合自己的预算。另外,盲目地只关注水效等级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净化效率不仅和产品的技术能力有关,也和水质关系密切,水污染越严重,过滤后的废水就越多。目前市面上纯水和废水比值为一比一的产品为主流,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向三比一,甚至四比一的标准迈进。 第四,选购净水器时还要关注滤芯的寿命。有人士表示,新国标落地后,一些技术实力偏弱的企业为了追求高水效产品,有可能以牺牲滤芯寿命为代价。例如,产品本身应该三年换滤芯,但迫于高水效的压力,滤芯使用寿命大大减少,一年就需要重新更换,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得不偿失,毕竟眼下一个滤芯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 此外,在品牌的选择上,专家表示,大品牌的产品相对来说仍是更有保证的。对于不愿多花心思挑选产品的消费者来说,知名品牌甚至比水效等级更靠谱一些。 专家建议消费者,净水器不是价格越贵就越好,不同人群的消费观念也不一样。追求生活品质的,经济条件也比较好的,可以选择价格稍高、品牌知名度大一些的净水品牌;而对净水有一定需求,预算又不是太多的人群,则可以考虑综合性品牌或非专业净水品牌的性价比产品,其实也足够日常使用。
|